2023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召开,加强动物保护、促进社会和谐,依然是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副会长赵皖平提出了三项与动物有关的建议:《关于禁止猫狗肉不法产业链的建议》、《关于将善待动物纳入文明城市评比标准的建议》,以及《关于将动物类公益损害案件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建议》。
建议严打猫狗肉非法产业链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因此赵皖平建议加大力度严打猫狗肉屠宰销售和消费行为,在全国开展取缔当街杀狗杀猫摊贩的联合行动,完善食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杜绝猫狗进入非法屠宰窝点再流向餐桌。此外,他还建议禁止伴侣目的之外的犬猫交易。
建议将善待动物纳入文明城市标准
制定《动物保护法》
将动物类公益损害案件
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近年来,“虐杀猫狗视频”、“宠物活体盲盒”、“非法猫狗肉产业链”等事件频发,多次引发热议、挑战人们的良知底线,虐待虐杀动物的行为和相关视频、图文的传播,严重损害着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各类暴力犯罪的一大诱因。
这些事件横跨食品安全、青少年保护、精神文明守护、国民身心健康等多个公共议题,因而提起动物类行政公益诉讼具有迫切性。
赵皖平代表指出,“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和网络传播虐待动物信息已被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但猫狗肉非法产业链、猫狗私自繁殖、畜禽私屠滥宰、虐待实验动物和不规范实验、公开场合虐待虐杀动物、邮寄野生动物之外的活体动物等尚未被纳入公益诉讼的受案领域。”
赵皖平代表建议,将所有涉及动物的公益损害案件一并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同时明确环保、动保、消协等相关社会组织就动物类公益损害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他指出,2021年1月28日,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提出突出办理包括网络传播虐待动物等有害信息在内的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这是动物类公益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不仅如此,赵皖平注意到,当前《野生动物保护法》仅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保护范围较小;条文零散,许多规范互相矛盾,法律之间难以衔接;且没有对虐待动物加以严格界定和管理,防范措施少,惩罚力度不够。
此外,他还建议严厉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加大监管高压态势,严厉制裁滥杀滥捕虐待动物行为;并实现多学科联动生命教育,将动物保护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使孩子们从小树立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他呼吁尽快制定《反虐待动物法》或《动物保护法》,在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进一步制定《动物福利法》来有效改良人与动物间的不和谐关系。
回顾这些年的努力,作为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副会长,赵皖平与动物福利的故事将继续延续:
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牵头联合近50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交法律议案,建议设立《农场动物福利保护法》,从养殖业的角度希望解决动物福利的问题。
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农场动物福利法纳入立法计划,尽快制定农场动物福利法,为农场动物提供福利,采用人道的饲养方式,让动物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实现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必将对保障生产优质、安全产品,满足人类享受更加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两会提案:建议建立《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希望推动我国在猫、狗等伴侣动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同年,赵皖平出席第三届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并签署《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北京共识》。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联名三十余位代表提交了一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的议案。
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所有动物类公益损害案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建议将虐待动物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
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提交了《关于将关爱动物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他指出,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偏少,中小学教育缺乏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内容,有些学生的生命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同情心。近年来,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参与虐待动物的事件见诸报端,且越来越低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