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与科普
动物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与科普
【澎湃新闻】专访野保专家:聊聊旅行中,我们和野生动物的那点事儿
时间:2021-03-08 00: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491

专访野保专家:聊聊旅行中,我们和野生动物的那点事儿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钱成熙

2020-02-13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旅游业的普及,人们与大自然也有了更多亲近的机会,不论是野生动物观光、生态旅游还是户外探险,都成为了越来越时髦的旅游方式。人们去非洲野生动物园乘坐越野车看狮子、大象、犀牛,到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了解奇珍异兽……那么,人们在旅行中遇到野生动物,该如何看待它们,又该如何和它们科学地、友善地相处呢?又有哪些需要警觉的地方呢?即便是在人工驯养环境下遇到动物,它们就真的安全吗?
      澎湃新闻此次请来动物学博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听听他在20余年野生动物生态和保护事业中得出的行家经验和建议。孙全辉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20多年,曾参与编写多部动物保护相关专著。

澎湃新闻:外出旅行,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动物,但究竟该如何界定野生动物呢?

孙全辉:人类大规模圈养利用野生动物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而畜禽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少则数千年多则上万年。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现存的野生动物可以再被驯化,因为动物能否成功驯化,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在现代无法复制。

虽然技术上,存在人工改造野生动物基因的可能性,但这将挑战科技伦理和动物伦理,需要格外谨慎。另外,物种的基因的差别是造成物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基因如果跟野生个体没有显著差别,也没有产生能够适应人工圈养所需的实质性改变,那么理论上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就依然是野生动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圈养的野生动物在行为上有可能表现得驯服(tame),但因为基因没有产生适应性改变,它们也就没有被驯化(domestication)。

澎湃新闻:随着整个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涉及野生动物的旅行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比较常见的有哪些?

孙全辉:野生动物旅游涉及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包括在自然栖息地中观赏动物,例如观鸟,观鲸等,也包括在圈养野生动物的旅游景点中观看动物表演、与动物进行亲密互动等旅游娱乐活动,例如骑乘大象,抱小老虎合影等。


游客骑乘大象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游客骑乘大象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管理得当的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可能会给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游客也能获得真实自然的体验和正确的野生动物知识。不当的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则容易带给野生动物多种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上述后一类圈养野生动物的旅游景点中,不少为了娱乐游客而违背动物天性的活动往往隐藏着非常严重的动物虐待和伤害。

澎湃新闻:如果在自然栖息地中观赏动物,人和野生动物安全该保持怎样的距离?人们能触摸它们吗?或者当它们碰到人类身体,是安全的还是有潜在风险?

孙全辉:野生动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人来讲,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不跟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有助于减少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被野生动物意外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人和野生动物接触可能给双方都造成伤害,并埋下各种安全隐患。据统计,在所有新兴疾病中,有70%源于野生动物。人的肉眼看不见病毒和病菌,但与野生动物接触时,动物携带的病毒、细菌就可能借机传播到人身上,一些病原微生物对人甚至是致命的,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另外,接触过程中人体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可能传给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致病甚至死亡。喜爱野生动物没有错,但是如果方式不对,给野生动物更多带来伤害。

例如,蝙蝠身上可能携带100多种病毒,穿山甲、刺猬、蛇等身上都有着大量寄生虫,浣熊还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部分野生动物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宿主,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把野生动物用于娱乐、当作宠物、用于药物,就可能增加这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向人类传播扩散的风险,并可能危及人类健康。

一般情况下,野生动物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最重要的,要保持与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不打扰,不接触,“远观而不近玩矣”是人类对待野生动物基本原则,而不是消灭可能威胁人类安全的野生动物。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减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也是降低人类健康风险最实用、最低成本的方法。

澎湃新闻:现在还有很多户外旅游爱好者喜欢在野外环境探险,如果在那种情境下遇到野生动物,应当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或者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孙全辉:通常,野生动物会主动回避人类,通常情况下它们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如果在野外与野生动物相遇,主动避让是最明智的选择。切忌不要围观、尖叫、挑逗、追逐、试图抚摸等动作,否则又可能激怒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受到惊吓或威胁时,才会表现出保护性的攻击行为,例如无意接近了动物的巢穴或幼崽、突然遭遇等。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缓慢的远离野生动物,而不是做出可能加剧动物攻击的剧烈反应。任何情况下,保护自身安全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游客进入陌生环境前,一定要对在当地生活的野生动物有所了解,提前做好必要的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闪光灯近距离拍摄动物可能会使动物受到惊吓,特别是在夜晚。

如果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不要盲目进行救助,因为普通人并不了解相关的救护常识,也不知道动物身上是否带有病菌。可以致电当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林业部门,请专业人士协助对受伤的动物进行救护。更不要将野生动物带回家饲养,这样不仅人和动物的健康存在隐患,动物福利也难以保障。救助野生动物的初衷应是使它们回归自然,毕竟只有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最好的归宿。


游客给老虎喂食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游客给老虎喂食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特别要注意,在野外也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一是野生动物会产生依赖人类生活的习性并主动接近人类,二是会让野生动物染上人类的疾病。只要我们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不随意的去喂食、威胁、骚扰和伤害它们,就能够和野生动物保持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

澎湃新闻:那上述提到的在圈养野生动物的旅游景点中观看动物表演、与动物进行亲密互动,又存在哪些健康隐患?

孙全辉:参加野生动物娱乐旅游项目,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会为游客带来人身和健康安全的隐患。

以大象为例,大象没有经历过漫长的“家养”驯化过程,用于娱乐表演的大象与野生同类具有一样的复杂需求,因为本质上它们还是野生动物。

野生大象绝不会让人类骑在它的背上,更不要说表演等非自然行为,所有的野生被捕获大象和被捕获后繁育的大象都会在幼年时经历残酷的训练,使它们能够从事骑乘和表演活动。圈养的大象有时看似驯服,但无法消除它们的野性,对游客和象夫都有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公象在发情期会变得暴躁,这一状态无法避免也无法抑制。2010-2016年间,仅在泰国大象伤人导致死亡的事件就有17起,导致重伤的事件21起。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研究显示,57%的象夫仅仅接受了1个月左右的培训,而且超过90%的象夫接受培训时间均少于半年。由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象夫来训练景区大象,无疑是把象夫、游客、大象三者的健康都处于危险之中。

人与大象亲密接触还会引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大象身上发现的结核病,对象夫和游客都存在双向传染结核病的可能。旅游业中圈养大象的恶劣条件也是结核病感染上升的一个推动因素。因此诸如亲吻象鼻,或者让大象用鼻子给游客淋浴的活动,都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这对于动物和人们的健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澎湃新闻:对于这些潜在的健康隐患,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再提醒公众,拒绝参与野生动物娱乐表演,同时也对整个旅游业提出了倡议,推广“动物友好型旅游”,能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孙全辉: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先提出的“动物友好型旅游”,是指在涉及动物的旅游活动中,避免前往和参与可能给动物造成伤害与虐待的旅游活动,如骑乘大象、观看野生动物娱乐表演、与野生动物合影等。


游客与野生动物合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游客与野生动物合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我们倡导游客选择在动物受到良好保护的场所,以不给动物带来干扰的方式体验动物的自然魅力,这是负责任、可持续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喜爱不能伤害,错爱制造虐待。“动物友好型旅游”是减少旅游业对全球野生动物保护负面影响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动物友好型旅游”建议游客在进行旅游决策时,考虑到更多的责任层面,能够将动物福利置于中心,不参与伤害野生动物的活动,可以积极的寻找野生动物旅游的友好选项,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比如如体验当地文化作为替代。

如果游客希望看到野生动物,应当尽量选择野生动物所在的栖息地环境进行观赏。在观赏的方式上,也应当负责任的将动物福利置于首要位置来进行考量,不为野生动物带来干扰。对于圈养环境下的野生动物,我们只建议游客参观那些为了真正保护野生动物而设立的场所,例如采用了最高的动物福利以及生态保育标准的动物庇护所以及专业的救护中心。

澎湃新闻:现在有一些机构打着救助野生动物的旗号,其实是圈禁野生动物赚钱,普通游客该如何辨别其真伪?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供大众参考?

孙全辉:游客可以根据以下五个要点来分辨这些动物是否得到充足的福利保障,从而判断救助机构的正规性。

1.动物是否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 如果缺少,动物会身体衰竭甚至脱水;

2.动物们能否得到休息和庇护的场所?如果没有遮蔽的场所,动物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

3.动物是否正在遭受疼痛和痛苦?动物可能因训练遭受鞭打,有的生病缺乏兽医的救治,导致营养不良;

4.这是一种自然行为还是被迫训练后的行为?野生动物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如大象、海豚,它们皆以群居为主。一些动物被用于娱乐,被迫做出违背自然天性的动作,如海豚顶球、与老虎合影、与狮子同行、大象骑乘等;

5.我能意识到动物所遭受的痛苦吗?被迫做出违背自然天性动作的动物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看似欢乐的表演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虐待动物问题,但是游客很可能欠缺这方面的意识。一些用于表演的野生动物从小就要与母亲分离,接受残酷的训练,它们没有自由,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动物表演往往是违背动物的天性,并且频繁的表演活动严重伤害它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给动物带来更多的痛苦。

以大象景点为例,图中信息也可以帮助游客判断它是否为动物高福利旅游景点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以大象景点为例,图中信息也可以帮助游客判断它是否为动物高福利旅游景点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图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4009-20-4009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详细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5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