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虐待反遗弃
科学普及|小区流浪动物管理指南
时间:2025-04-21 16:02: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105

2019年12月28日上午,由业主和业委会牵头,杭州下沙野风物业特邀请动物行为及流浪动物管控专家,杭州市疾控防治研究会仇黎娜开展“海天城流浪动物管控专家”讲座,邀请热心业主共同参与学习。


讲座过后,野风物业员工和仇老师一起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在小区多处放置流浪动物投食箱。宣传保护流浪动物活动不仅促进海天城小区的生态稳定,同时也加深了业主们对流浪动物的认识,学会善待生命、关爱生命、敬重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杜绝业主遗弃宠物行为的发生。


致所有社区管理者的一封信


by 仇黎娜

大家好!我是杭州动物保护疾控防治的研究成员,是动物行为及流浪动物管控研究专家,也是2002年从国外引进绝育与流浪动物管理控制办法的工作组发起人。关于流浪猫的管理,我将我们近20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与所有物业做个分享。


从几百年前开始,流浪动物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人祸。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有散养动物的习惯,虽然现在提倡居家养宠,但是遗弃散养的恶习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好比小区的流浪猫一开始肯定也是家猫,被遗弃或者是其他小区散养猫过来定居的。小区的流浪狗100%是有主散养犬或遗弃犬,不愿意离开,在原家附近徘徊。


全球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存在这个问题,它们和人居环境相依相存,和鼠、蟑螂、蛇、壁虎、鸟、黄鼠狼等所有动物形成一套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因此,只要有人的小区环境里一定会有流浪动物,猫是其中最为有用的生物,是生态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城市爱卫会投放鼠药对控制鼠患可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大部分情况全靠流浪猫在控制,一环扣一环。


迄今为止,控制流浪猫和流浪狗最有效方式只有TNR项目,抓捕、绝育、放归,让这些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不会再叫春扰民的猫狗为人们工作,唯一的互换只是让它们在小区里获得最低限度的生存而已,而且绝育后他们身体素质会增强,会更健康。他们被注射了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做完体内外驱虫才放归的,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们是最安全的,没有任何人需要担心他们可能会携带狂犬病毒,意味着绝育后放归一个月之内能对小区整体环境内草皮灌木里的寄生虫起到消杀作用,因为跳蚤、蜱虫等寄生虫是生活在草皮里的,雌性会需要大量吸血之后再跳回草皮产卵,猫狗体内外驱虫后表皮会残留一定的毒性,维持近一个月左右,这意味着这一个月所有跳到TNR猫狗身上的跳蚤,特别是怀卵跳蚤会死亡,大量减少了小区内寄生虫的危害,更意味着杜绝了跳蚤蜱虫等吸血寄生虫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相比较大面积喷药对环境和人,特别对是孩子、宠物的的危害,生物制约生物的效果要显著的多。



更何况,如果流浪猫身体素质好,其自身的抓捕能力就会非常强,老鼠、蟑螂、苍蝇、蛇、黄鼠狼之类的危险生物是和人类繁荣紧密连接的共荣生物,人类强它们也会强,特别是鼠、蟑螂、苍蝇、蚊子等四害,但是只要有猫的存在,鼠患爆发的可能性为零。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只要清空一个区域的流浪猫,1个月内就开始明显感觉到四害生物的数量增长,并无法控制他们的繁殖速度,而且这还是在下药消杀的情况下。当然这种情况很快会得到控制,因为一旦老鼠和蟑螂等生物疯涨,外来猫只也会在1-3个月内迅速补充,重新回到原本的种群数量。但是,这对于小区来说是恶性循环。


2007年,杭州某小区居民双方因为流浪猫问题发生纠纷,反对非常激烈,媒体邀请我们帮助想办法,于是志愿者们做了整个小区的抓捕清空,全部的流浪猫被抓捕绝育后放归到很远的地方。结果,1个月内鼠患非常严重,24层楼电梯机房总电缆被破坏,居民家中厨房成为据点,似乎老鼠都不怕人,大摇大摆在路面上行走(而且出现的个头越来越大)。在2个半月左右,发生了23层楼一户居民家中婴儿在熟睡中被老鼠咬掉了耳朵软骨的恶性事件。


此事件一出彻底宣告了我们清空计划的失败,于是我们重新制定了方案,才有了2014年出台的《杭州市流浪猫绝育项目》的方案数据。该项目由市政府出资,全市社区、居民、物业单位都可无门槛申请免费绝育流浪猫,来有效控制杭州市内的流浪猫只。杭州市政府是全球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他们不仅启用猫制约老鼠、猫制约猫的TNR项目,而且果断的在项目中实行全面狂犬病大面积普防和体内外驱虫政策,大大提高了狂犬病防治从家养宠物到城市其他生物的普防率,真正意义上落实了TNVR的流浪动物管控等级。而且,杭州市还是首个同时实施体内外驱虫的城市,用生物制约方式弥补了寄生虫消杀的死角



到2019年9月,项目重点试点小区11个,其他单位、街道、社区自主开放自行绝育。试点小区全部为“零出生率”小区,100%绝育,术后三个月立竿见影。在“零出生率小区”再也不会有流浪猫叫春打架,躁动做窝的现象,数量上2年内非常稳定,2年后开始递减(老死、生病死亡、意外死亡或者缺乏战斗力被驱赶等自然现象),并开始出现周围小区的流浪猫补充现象。基本上从第三年开始,物业只要发现有猫替换,就将没有做耳标的流浪猫抓捕绝育就可以维持稳定状态。


项目实行近5年,可以说非常稳定。有小区提出原猫只数量减少后老鼠增多后的解决问题,这个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所有的小区都会根据自身的绿化面积优胜劣汰的决定生物种群数量上限,只要该小区不存在恶性捕杀,很快会有周边猫只补充。其后,只需要居民朋友相互监督,科学管理。绝育的流浪猫会有全市统一的标记:耳标,公左母右(国际惯例)。修剪过耳朵的猫只一定要爱护,并观察是否有定居的未修剪耳标的猫只进来补充,然后通知物业进行维护就可以(流动的未定居猫只如果可以抓捕到也最好绝育)。那一般是2年后的事情了。




喂猫喂狗不仅是一种爱心,同时也帮助小区区域内的猫只、犬只稳定(可以让他们身体健康提高战斗力,这是他们的生物特性)。但一定要科学喂养,绝不能过度、破坏环境平衡。建议设立专门的猫投喂点,避开人流通道位置,猫本身属于隐形生物,不喜出现在人多环境里,投喂点迁移并不太会有很大的影响。科学投喂的好处是,和野生动物一样,流浪动物如为了裹腹狩猎,反而只会抓捕自己食量的量,因为过度捕猎是能量消耗,他们反而会减少捕猎。如果是基本温饱,它们会因为玩耍消耗精力而捕猎,捕获的老鼠是被玩死的但是不太会吃。所以定量的投喂可以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增加他们狩猎量,但是过度投喂、过度肥胖适得其反。


特别是,定点喂养对流浪猫狗绝育的长期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抓捕难度太大,数量清点及后期维护也存在困难。

图片


【问题剖析】


1、如何评估该区域内猫只、犬只上限数量?

答:其实每个区域都有固定和稳定的种群数量,一个小区的绿化面积会决定该区域内流浪动物的种群数量上限。这个很好判断。以猫为例,可以大致估计一下历年看到的大猫有那几只?一般小猫其实都活不过2年,并且存活的小猫90%会被赶走。猫这种生物地盘意识非常强,它们会有自己的心理上限(一般取决于可活动范围)。如果数量超过它们心里承受能力,那么弱的和不合群的猫只会被赶跑,并且永远对立。如果该区域猫只数量递减到一定数量,会有补充,依然回归到那个数量,这个平衡和生态圈差不多。所以可以忽略新增的小猫只,计算常年稳定的几个大猫。能留下来的小猫一定是父母认为环境还能容纳并比较溺爱的那个孩子,其它几乎是在半成年后被赶走的。狗也是这样。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目前策略是“以狗治狗”,将校园内流浪狗绝育接种疫苗养成“校园狗”用于驱赶新的流浪狗。

2、流浪猫嚎叫扰民如何解决?小区内有猫味?

答:流浪猫嚎叫只有在发情繁殖期才会出现,平时不太有声音,因此绝育后猫只荷尔蒙回稳不会再发情嚎叫,不会生育,更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因为发情期标地标兹尿行为。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是一种没有体味的生物(它们是隐形生物需要隐藏自身所以进化出掩埋排泄物、消除体味的习性),不存在猫味。


楼道内存在的“猫味”,可能是不洁食物,或者生育母猫做窝后幼崽在出生地附近排泄发酵后的味道,还有极小的可能是原住民猫只标地标的味道。

 
3、疾病和寄生虫的问题

答:猫和人基本没有人畜共患疾病,参加流浪猫绝育项目还可以为该区域内流浪猫全面狂犬病普防(虽然我们医护人员培训和疾控培训时已经被通知猫和老鼠狂犬病不传染人,但是能做到狂犬病普防,对其他生物比如流浪狗、黄鼠狼等生物的狂犬病防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纠正一个寄生虫误区:【猫跳蚤】跳蚤和蜱虫原生于草皮、灌木等地,他们靠转移宿主吸血存活,所有温血生物包括老鼠、鸟类、人类等都是其宿主,并雌性寄生虫需要大量吸血才能产卵。《杭州市流浪猫绝育项目》开创为流浪猫体内外驱虫的做法,让流浪猫成为生物制约的武器,在驱虫后近1周内,绝育猫周表皮会残留毒性,所有企图吸血的寄生虫,会在吸血后死亡,特别是怀卵寄生虫在产卵前死亡的话,消杀率是无法估量的。


猫只身体上的跳蚤数量,在猫只绝育后会大幅度减少(绝育特别改善母猫因为常年发情生育哺乳所产生的能量消耗,绝育后会短期内圆润健康)。健康猫只的自洁能力非常强,足以通过每天自我清洁减少体表寄生虫。寄生虫最喜欢的是稚嫩的幼崽,无自洁能力,体温又高,绝育后也就再也不会有母猫做窝而出现跳蚤的问题。



 
4、捕杀、投毒、清空效果评测

答:许多小区常年通过捕杀的方式在做流浪猫、流浪狗管理的工作,我也做了分析和研究。此方法确实可以在短期内消灭流浪动物,让大家视觉感觉良好,但是清理后过一段时间又会有,有了再抓,抓了再有,有了再抓,循环往复。


一旦区域内清空,其他地方补充进来的新猫只、犬只会因为更加胆小而不配合,抓捕难度大增。而且新进动物会第一时间发情繁殖、占地盘打架,小区环境(生态)比较混乱,只能辛苦物业疲于奔命对付各种生物(包括流浪猫、蟑螂、老鼠、黄鼠狼、蛇等),这成了一个死循环,依然无法解决猫和其他生物的问题。



5、关于流浪狗的放归问题


答:流浪狗TNVR的意义可能远超流浪猫,全球狂犬病重灾区是非洲和亚洲,中国更是狂犬病重灾区,这是人祸。

狂犬病是厌氧性生物,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怕光、怕热、怕冷、怕各种清洁消毒化学物质、最怕氧气),狗等生物并不能轻易感染病毒或携带病毒,需要在被感染犬只发病期咬伤才传染,而发病期犬只会在十天后死亡(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判定犬只是否感染狂犬病才会有十日观察法)。欧美、日本等国家狂犬病在人居环境已经灭绝超过60-70年以上,消灭狂犬病完全可以通过犬只疫苗建立生物防疫屏障来消灭病毒入侵。孟加拉国曾经也是重灾区之一,该国实行了一项有成本效益的狂犬病消除计划,大规模地给犬只接种狂犬疫苗,从2010年-2013年,狂犬病死亡人数减少50%,效果立竿见影。

中国城市宠物狂犬病普防率非常高,但是流浪动物几乎是空白。杭州流浪猫TNVR的落实已经为流浪犬只全面普防建立了有效数据支撑,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流浪犬只TNVR实施可以最高效的建立起防疫屏障,减少流浪犬只数量,而且绝育犬只性格稳定,不再因发情而过度亢奋,直接减少60%以上的攻击可能。小区内绝育犬只对外来犬只起到生物制约作用,保护它们管辖范围内的生态平衡。这对人类而言意义重大。



综上,流浪猫和流浪狗绝育几乎可以解决目前居民担心的所有问题,是现今比较有效的治理方法。流浪动物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是历史性问题,是人祸。我们可以通过TNR解决已经被迫流浪的动物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更应该双管齐下从源头做起,严管私自繁殖,做好文明养犬,做负责任的宠物主人,宣传教育和立法。


动物行为及流浪动物管控专家

杭州市疾控防治研究会

仇黎娜

2019年12月